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
一、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
1、总体发展目标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中部唯一、安徽骄傲。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知名的煤化工产业园区;打造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园区。
2、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总投资650亿元,销售收入260亿元,税收5.0亿元。园区初具规模,形成布局相对集中的大型工业园区。
(2)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在煤化工产业园和平圩镇范围内,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打造成为淮南市淮河北岸城市功能完善、品位高,宜产宜居的的新城区。
(3)生态发展目标
到2020年,园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区,各项环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成为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3、功能定位
功能1: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园区
功能2:沿淮经济带煤化工产业集群园区
功能3:安徽现代煤化工产业核心园区
功能4:以煤化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4、产业定位
适应淮南煤化工产业园特色化发展的要求,立足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以及延伸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技术、人才等向园区集聚,建设中国中部地区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为优化全省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贡献。
(1)主导产业:园区以煤气化工、煤制天然气和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体分为煤基石化板块、替代燃料板块和精细化工、新材料板块。
煤基石化板块— 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
替代燃料板块— 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醇等;
精细化工、新材料板块— 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间等。
(2)延伸产业:
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3)配套产业:
承接淮化集团、德邦公司等主城区化工企业搬迁,建设以合成氨为核心,尿素、联碱、氯化铵、硝基复合肥及硝酸下游产品为补充的产业链及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
二、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1、规划结构:
规划区空间结构为 “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
两 带——南部淮河生态防护带
北部铁路专用线防护带
三 区——东部综合服务区
中部煤化工综合生产区
西部煤制天然气产业区
2、用地布局
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为916.4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73.12%;规划仓储用地总面积为49.4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94%;居民搬迁安置后,规划范围内无居住用地布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面积0.4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0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面积14.6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17%;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29.2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0.31%;供应设施用地中,在规划区南部建设40万吨/日水厂一座;电力设施用地中,规划新建3座220KV变电站(包括中安联合和皖能集团各自建设的企业自用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安全设施用地中,共规划2座消防站,其中特勤消防站1座。公用设施用地面积53.1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4.24%。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88.7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7.08%。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规划范围为东至大圩自然庄,西至西圩自然庄,南至姚凤璐,北至淮阜铁路和平圩电厂专用线。规划范围12.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2.5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