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招商引资 > 产业政策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2-08 08:52 作者:网站管理员 【字体: 阅读: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3年2月20日

 

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

(2013—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我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走资源集约化、生产基地化、技术高新化、发展模式园区化和绿色化道路,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特编制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我省化工产业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拥有10多个子行业的产业体系,数十个产品产量在全国领先。2011年,全省化工产业增加值5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利税总额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出口交货值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化工产业日趋大型化、一体化、功能化,中东、印度等新兴地区化工产业快速崛起。面对新的形势,我国化工产业急需加快结构调整、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同时,化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工产品的国内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的调整振兴为化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线,以产业基地、关键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原料多元化、上下游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模式,引进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重点建设安庆、淮南、定远三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和若干专业特色园区,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六大领域,推动我省化工产业实现集约、提升、错位、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布局原则。坚持科学论证、统筹布局、严格准入。在增量方面,大型石油化工重点在沿江布点,大型煤化工在沿淮和沿江煤炭、水资源丰富地区布点,大型盐化工在靠近资源地布点。在存量方面,严格控制非布局地产能扩张,重点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集约化和规模化原则。遵循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循环发展模式,充分延伸化工产品产业链,构建有利于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企业优化组合,加快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特做专,形成大中小企业并存、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创新发展原则。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撑,重点研究制定支持化工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本土化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优先发展国内供不应求的紧缺产品和高端产品,努力提高产品自给率。

四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原则。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目标,努力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绿色化工和循环经济。依据各地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加强产业引导,合理控制规模,促进化工产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着眼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

——到2015年,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左右;产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庆、淮南、定远三大化工基地实现总产值190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0%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科技投入达销售收入的2%以上。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全行业精细化工率达到45%左右;优势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庆石化公司销售收入力争突破500亿元;形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7个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8%、10%、10%,挥发性有机物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0年,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产业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安庆、淮南、定远三大化工基地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省总量的62%左右;优势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庆石化公司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形成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企业7个以上;化工产业发展方式更加科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行业精细化工率达到55%以上。

三、发展重点

大力实施“365”工程:即加快建设3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壮大6大化工产业,着力打造5个特色化工园区。

(一)加快建设三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依托两淮煤炭及淮河、长江两大水系资源条件,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建设安庆石油化工基地、淮南煤化工基地、定远盐化工基地,力争建成国内先进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安庆石油化工基地。按照“大型、先进、系列、集约”的要求,秉承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理念,以油化煤化一体化为基础,以化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安庆石油化工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成年产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实施年产1000万吨扩能升级工程,发展石化深加工、精细化工,形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到2015年,安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新建年产10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及其后续加工项目,实施年产煤制百万吨烯烃项目,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合成纤维为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形成油化煤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安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中区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

淮南现代煤化工基地。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采用洁净煤气化工艺路线,重点实施新型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大型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乙二醇装置;发展合成气,充分利用公用工程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基精细化学品,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煤制170万吨/年甲醇、甲醇深加工和煤制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设煤制天然气一期22亿立方米/年等项目,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400亿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发展煤制清洁燃料系列产品、煤—甲醇—烯烃(芳烃)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煤制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煤—合成氨—氮基系产品、煤—合成氨—盐系产品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

定远盐化工基地。按照“节能减排、集约利用、一体化建设、多元化投资、循环式发展”的模式,以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依托华东地区最大的定远县东兴盐矿,利用无为县杨家岭矿区的石灰石资源,借助两淮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着力打造千亿元盐化工基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年产100万吨PVC及配套装置、140万吨电石、76万吨烧碱和25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装置及配套工程建设。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实施年产20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发展耗氯有机及精细化工产品,形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环境友好型氯碱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壮大六大化工产业。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炭、原盐、水等自然资源,依托现有重点企业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六大化工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坚持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的原则,以安庆市为重点建设沿江新型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加快实施安庆炼化一体化工程项目,积极谋划新增千万吨炼油工程,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增加丁辛醇、乙苯、苯乙烯、聚丙烯等石化产品品种,扩大丙烯腈/腈纶装置规模,促使企业向炼油—化工一体化转变。到2020年,安庆石化炼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着力突破大型乙烯或芳烃项目布局空白,提升我省石化原料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安庆华谊LPG项目,合理构建下游产品链,提高原料转化效率,积极发展高端产品,为化工产业和化工新材料工业提供原料支撑。

煤化工产业。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建设煤化工基地。立足煤炭资源本地化,突破煤炭气化技术瓶颈,重点建设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立足长江岸线优势,利用省外煤炭资源,在安庆建设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发展大型煤制烯烃及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项目。依托中安联合煤业、淮化、国投新集、皖能、神华、安徽华谊等重点企业,积极推进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依托淮化、昊源化工、晋煤中能化工、三星化工等重点氮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适度扩大尿素产能,延伸发展联醇、硝酸、双氧水及下游产品,实现氮肥企业产品多元化,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盐化工产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重点在滁州等地集中建设大型盐化工基地。以盐、碱的深度加工为主要方式,以高端产品为最终产出,实现盐碱联产、盐化与煤电结合、盐化与石化结合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新建烧碱行业重点推广金属阳极法烧碱的扩张阳极、改性隔膜、膜极距等节能改造技术,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干法乙炔技术、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无汞触媒技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和聚氯乙烯系列化技术等。积极推进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建设,支持中盐总公司整合合肥地区化工资源,完成中盐红四方、氯碱、海丰等化工企业的整体搬迁升级,支持中盐红四方向精细化工材料方向发展,支持芜湖融汇化工公司烧碱及系列产品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铜陵广信化工公司搬迁和建设。

生物化工产业。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和废弃物的回收治理及综合利用,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在巩固和扩大柠檬酸、腐植酸、乳酸、赖氨酸等传统产品基础上,加快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全降解农用薄膜、非粮法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制剂、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杀菌剂、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依托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及丰原集团国家发酵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以先进的生物发酵和分离提取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和延伸生物化工产业链,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化工产品;扩大应用生物发酵技术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深度和规模,提高生物乙烯等生产能力。推进秸秆纤维素、玉米芯综合利用和产业化研究,加快纤维素生物质直接液化研究,探索生物能源工程发展新途径。积极利用松节油、冬青油、乳酸、蓖麻油、棕榈油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进行化学转化。

精细化工产业。以绿色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专用化和高附加值化为目标,以发展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等为突破口,发展农药、染料、涂料、橡胶助剂、塑料助剂、医药化工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积极开拓新领域精细化工。依托优势企业,拓展产品链,发展高附加值、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精细化工产品。农药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系列产品,创造条件发展新型菊酯类农药、新型杂环农药等环保农药品种。染颜料行业重点发展新型纤维染色染料、太阳能专用光敏染料、信息热压敏染料等。涂料行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耐辐射、汽车用工业装饰、石油化工设备耐腐蚀、船舶工业防污防腐、新能源和高档建筑用涂料,提高水性、高固份、光固化和粉末涂料的比例;大力开发涂料专用树脂,继续扩大粉末涂料的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充分利用绿色合成技术,发展新型高端化工中间体、高性能橡胶助剂和环保型塑料添加剂。开拓发展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安全型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努力提高我省精细化工整体实力和精细化工率。

化工新材料产业。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研究开发为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再生资源利用等新兴产业和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碳绿色生活配套服务的各类化工新材料。依托我省重点化工企业以及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玻璃设计院、中国科技大学等新材料研发实力,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其他特种材料等六大系列化工新材料。积极开展高强、高模等系列碳纤维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扩大发泡聚丙烯材料产业化进程。着力提高树脂性能,大力发展高稳定性、易塑性复合材料品种。发展光降解高分子材料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开发汽车和家电零部件用复合材料及配件、新型滤膜、高档环保型塑料薄膜涂层材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三)着力打造五个特色化工园区(集聚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建设淮北临涣工业园、蚌埠精细化工集聚区、铜陵化工集聚区、阜阳化工集聚区、池州香隅化工园区。

淮北临涣工业园。重点建设煤焦化电和煤化工深加工项目,完善甲醇、煤焦油、苯的加工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力争建设成国家级煤焦化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600亿元。

蚌埠精细化工集聚区。充分体现高、特、优、新4个特点,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主导,重点发展氨基酸、生物食品添加剂、生物医药、生物化学品及生物塑料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600亿元。

铜陵化工集聚区。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为主要方向,重点培育打造涂料、精细磷化工、碳酸二甲酯和工程塑料四大核心产业群。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到2020年,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阜阳化工集聚区。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延伸国投新集口孜东(西)矿煤炭资源产业链,打造具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重点发展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品。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池州香隅化工园区。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硝基系列产品为龙头,重点发展医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电子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品,最大限度延伸产品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建成投产。二是抓紧完善前期重大项目手续,努力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围绕产业政策、市场需求、骨干企业和资源禀赋,继续谋划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大、支撑力强的项目,保持项目接续不断,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专栏 安徽新型化工基地重大项目

在建重大项目:安庆石化800万吨炼化一体化、安庆曙光化工煤制氢、安庆石化丁辛醇、淮南德邦化工纯碱改扩建、定远泉盛化工一期纯碱及合成氨项目等。

前期重大项目:安庆石化千万吨炼油配套完善、淮南中安煤化煤制烯烃、淮南淮化己内酰胺、安庆华谊液化气深加工、淮北矿业煤焦化二期等。

谋划重大项目:安庆新增千万吨炼油及后续深加工、定远盐化工二期、淮南煤制乙二醇、安庆煤制烯烃等。

(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突出龙头引领,实施强企工程,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政策予以支持。通过融资上市、兼并重组、联合联盟、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快现有化工企业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产业适度集中的新格局。引导和鼓励大型能源企业与化工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资源控制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率。鼓励优势农药企业实施跨地区整合,实现原药、制剂生产上下游一体化。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究制定政策,推动重大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风险共担机制,开展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本地煤炭加工、发酵酶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扶持、加快推进现有工业试验装置的产业化。提高国家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淮南)和安徽省精细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来安)的技术能力,加快优势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等重点,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企业内涵式发展。通过改造存量、优化增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大力采用先进工艺,大幅度增加技改投资。

(五)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推进园区封闭化管理,强化对园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风险单位的监控。制定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监测方案,建立全覆盖的监控系统。加强企业特征污染物监管,严厉打击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园区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注重园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构建园区和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平台及动态监控体系。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构建园区和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平台及动态监控体系。

(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坚决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装置。淘汰固定床间歇气化和落后焦炭产能,加快淘汰10万吨/年以下水洗净化技术的硫铁矿制酸、冶炼烟气制酸装置以及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等落后工艺。严格产业准入,限制大规模盲目发展化肥、氯碱、PVC、甲醇等项目,遏制重复建设。加强对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新型化工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下,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省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

(二)坚持统一规划。各有关市、县和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划纲要,制定本地新型化工基地发展规划。新建化工企业要全部进入园区,严禁另行择址、分散布置,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现有化工企业通过异地搬迁技改、退城进园等途径,逐步向园区集中,加快高风险化工企业退城进园进度。严格限制园区外化工企业产能扩张,全面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

(三)合理调整布局。新建化工项目,原则上在省政府确定的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布局。其中,基础原料项目原则上只在基地布局。专业化工园要立足现有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坚持特色和错位发展。已有化工产业的县(市、区)要明确化工集中区,报所在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控制化工集中区数量。基地、专业化工园和集中区要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地等敏感目标,保持足够的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

(四)保障要素供给。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国家重大资金专项,省工业发展等政策性专项资金对新型化工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资金。在符合本纲要要求的前提下,对新型化工项目,优先安排供地指标,对三大化工基地在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对符合单独选址用地条件的重大项目,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合理规划公路、铁路、专用运输管道和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合理配置煤炭和水资源,保障新型化工产业基地重要生产要素的供给。

(五)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大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层次。积极引进和有效利用外资,重点依托我省丰富的煤炭、原盐等资源吸引企业开展项目建设,利用我省区位、岸线、市场等有利条件吸引企业进行布点建设,同时围绕产业链构建、一体化建设和集聚集约发展,瞄准先进技术实施定向精准招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开拓海外业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增加化工原材料的进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六)严格节能减排。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监控水平。加强企业用能管理。严格能效、物耗等准入门槛,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对化肥、氯碱等高耗能产业改造。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园区。缺水地区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应优先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作为生产用水。化工园区原则上应实施化工废水集中处理,实施集中供热。

(七)强化行业管理。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在规划、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建立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人才培训、咨询研究、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