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

发布日期:2025-08-10 17:51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 阅读: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翻开中国经济半年报,新质生产力增势明显。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体现出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创新要素的深层逻辑。

当前,地球村里“创新竞赛”如火如荼。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爆发与加速迭代的关键期,诸多领域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重构着创新版图,为各国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不少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被打破,从源头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时不我待。

因时应势,我们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个个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不断壮大。叠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海量的应用场景、丰沛的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新兴产业的全球格局中占据更加关键的位置。

越是势头向好,越要巩固夯实基础,高度警惕发展中的不良苗头与不良倾向。必须看到,部分新兴产业出现的恶性“内卷”,扰乱市场秩序,侵蚀企业利润,更严重威胁着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紧盯问题、综合整治。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此次会议的诸多部署,均与此有关。

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培育与发展需要创新资源和多领域多行业的支撑。必须把重点放在更好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上,让一颗颗具备潜力的“种子”,尽快成长为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升级的“大树”。

落脚到实践中,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加快构建与之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化通道;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产业合作共赢……这些将成为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源于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加法,源于高质量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协同,更源于每一个创新主体的韧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涉及科技型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大中小微企业间的创新协同,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构建企业牵头的融通创新生态、引导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回答的课题。

中国经济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既紧盯当下,也立足长远。面对新兴产业赛道上这场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较量,以担当实干推动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生态的完善,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续突围,我们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